English

“化学专家”错了

1998-01-04 来源:光明日报 叶海峰 我有话说

好奇是孩子的天性,儿子也是如此。在他刚刚学会说话后,就常常向我们问这问那,诸如:睡觉时为什么闭眼、(热)水为什么冒汽、晚上天为什么黑等等。稍大一点,儿子的好奇便开始付之于行动,买回的玩具、家里的小闹钟都被他拆得七零八落,甚至包括音响、电视机之类的东西,儿子都想去“修理”一番,因此,家里常常被搞得乱七八糟,儿子也难免受到他妈妈的责怪。但此时,我总会站起来替儿子辩护:“说不定咱儿子会成为中国的爱迪生呢。”

转眼间,儿子已上了小学二年级,调皮劲少多了,可好奇心却有增无减。我是个化学教师,周末有时要为学生准备第二天的实验,儿子也就经常跟我到实验室去。在实验室里,我的那些化学实验强烈地吸引着儿子,比如说,无色的酚酞溶液加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,溶液马上变成红色。类似的实验现象惊得儿子目瞪口呆,他被我的实验所折服了,我也成了儿子眼中的名人,他戏称我是“化学专家”。

有一次,我为学生准备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。实验过程是:把氯酸钾晶体均匀地放在试管底部,然后把试管口向下倾斜,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制出氧气。儿子好奇地问:“试管口为什么向下?”我告诉他:“因为氯酸钾中有少量水份,一加热,水份会变成水蒸汽出来,如果试管口向上,水蒸汽会重新变成水流回试管底部,从而把试管炸裂。”听了我的话,儿子若有所悟。

碰巧,这时候有我的电话。十几分钟后,等我回到实验室时,一进门,发现儿子正在做制氧气的实验,只不过试管口向上。我有些生气了:“哎,告诉你不要乱动仪器吗!”儿子却大声地喊道:“爸爸错了,‘化学专家’错了。”这一喊倒是引起了我的好奇,我赶忙问他怎么回事。儿子告诉我:“我连续做了三次制氧气的实验,试管口都是向上,但试管都没有炸坏。”

试管是否炸坏,和药品中水份含量的大小有关,试管口向下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。儿子尚小,不能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,但儿子的行为还是深深地感动了我,我一下子把他抱在怀里,轻轻地告诉他:“你将来一定能成为真正的化学专家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